一是“優質材料+文化產品”雙向發力,發揮引導關鍵作用。以優質法治宣傳材料與文化產品的“雙向驅動”,發揮青少年普法關鍵作用。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鉆研法律專業書籍,為編寫高質量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資料下足功夫。經過反復編寫、修改,推出深受起青少年喜愛的法治宣傳教育材料。除在優質法治宣傳材料上下功夫外,同時著力提供優質法治文化產品,以增加青少年學法參與度和互動性為目標,制作一系列普法“手工禮”。以古代“漆器”原型結合沭陽地域特色,推出老少皆宜方便上手操作的的非遺普法產品“漆器”,通過制作杯墊、團扇等多種文創產品感受非遺文化,廣泛在法治書屋和法治閱讀課堂開展有關活動。
二是“傳統課堂+法治實踐”雙線課程,延伸校外法治課堂。堅持以‘趣味性’的方式和內容,每學期組織業務骨干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心理和興趣特點制作法治教育課件,并制定法治副校長、副園長培訓計劃、授課方向和課程規劃,促進隊伍專業權威、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教學能力與時俱進。在幼兒教育階段,以啟蒙幼兒法治意識為方向,多次開展家校走訪活動,確定授課形式,依兒童心理特點制作多個特色課件。在中小學階段每年定期開展“開學第一課”“憲法晨讀”“民法典進校園”等法律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目前已累計開展120余場次。同時將法治課堂延伸至課外實踐基地,將生活案例改編成法治節目,創作多部法治文化作品,讓學生在生動的法治實踐中理解法律,浸潤法治氛圍。在寒暑假等節假日,與“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服務中心聯動開展活動,組織參觀社區矯正中心、禁毒展覽等活動,使中小學生“零距離”感受法治氛圍,以沉浸式法治教育,讓同學們親身體驗法律程序的莊重,感受法律邏輯的嚴謹,種下法治種子。
三是“線下陣地+云端普法”雙輪驅動,融合多元普法項目。以“線下陣地+云端普法”雙鏈格局,驅動多元普法出實效。在沭陽中等專業學校建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內容涵蓋法治互動游戲、漫畫學法、案例普法,輻射周邊10余個學校、社區,將校園法治文化與青少年模擬法庭奇妙融合。圍繞“全民閱讀”行動,充分依托縣圖書館、鄉村法治書屋資源優勢,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書屋,融合法治與閱讀,為青少年開辟新學法陣地。除豐富的法律書籍之外,各類吉祥物打卡標志、國風扇、書簽等特色法治文化產品紛紛亮相,或入駐圖書館普法活動,或為書房增添亮色,成為吸引青少年和家長的獨特風景線。組織司法所長、公益法律服務志愿者開設“法律講堂”,每月進校入班開展法律宣講活動,利用專業知識與經驗授課,為青少年和家長帶來豐富的法律知識。同時,以創新思路打造線上陣地,突破傳統普法短板,借助新媒體平臺全面延伸普法宣傳觸角,通過創建“劇說民法典”“一問就明白”“憲法在線”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線上普法欄目,為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便捷學法渠道。今年上線的“法育未來”系列普法短視頻已更新至53期,受到廣大青少年和家長的喜愛。此外,在每年開學季、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關鍵時間節點,針對校園欺凌等涉及青少年權益維護的熱點問題,積極開展線上專題教育,通過直播講法的形式,與青少年和家長實時互動,答疑解惑,讓法治宣傳教育進一步深入家庭浸潤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