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期是自滿3周歲至6~7歲。
學齡前期保健措施:
1保證充足營養和均衡膳食
為滿足此期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為學齡前兒童安排好由多種食物組成的平衡膳食。制備平衡膳食必須達到要求,包括谷類食物,魚、禽、蛋、瘦肉、蔬菜水果和乳類、豆制品。
兒童膳食清淡少鹽,正確選擇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飲料;還要培養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
2入學前期教育
學齡前期兒童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快、活動范圍擴大。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發展兒童的注意力、想象力與思維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可通過游戲、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在游戲中學習避守規則和與人交往?;顒觾热莅才艅屿o結合,游戲可增加兒童的學習興趣,時間以20~25分鐘為宜。
3入學前準備
1.培養兒童的學習熱情,尊敬老師。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不是如何強迫兒童學習,而是培養兒童對學習的熱情。要鼓勵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根據兒童發展的需要,鼓勵兒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引導他學習。
2.培養兒童的自理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洗臉、刷牙、穿脫衣服鞋襪和飯前便后洗手等;培養兒童獨立能力,學習遵守交通規則,學會遵守學校和班集體的紀律。
3.培養兒童的學習能力。培養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以及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4.培養兒童優秀的思想品德。著重進行講禮貌、愛他人、愛集體、愛勞動的教育,示范并教育兒童經常使用“再見“對不起”“謝謝”“沒關系”等文明用語。
5.準備學習用具。為兒童準備的各種文具要適用,但不需過于新奇艷麗,以免上課時分散注意力。書包要雙背帶的,有利于雙肩平衡發展;培養兒童自己整理文具、書包的能力和良好習慣。
4定期健康體檢,監測體格生長和心理行為發育
每年1-2次健康體檢,記錄結果,了解兒童營養狀況和生長速度,如出現體重增長不良或生長緩慢,應尋找原因,指導膳食營養和進食行為干預,或進一步轉診檢查和診斷治療;如可疑有心理行為發育問題,應及時采用相應的標準篩查方法進行篩查,并指導早期干預,如篩查發現異常應及時轉診進行評估和診治。注意兒童的正確坐姿、走姿,預防脊柱畸形。
5視力、口腔和聽力保健
每次定期健康檢查時,必須檢查兒童的視力、聽力和牙齒,以便早期發現弱視、聽力障礙、齲齒,及時予以矯治。
1.視力保健。指導兒童保護視力,采用正確的姿勢畫畫、看書,如眼睛離桌面上的紙或書的距離要保持30~35cm,坐的姿勢要端正,桌椅的高度要適宜,光線應從左前方射來。定期檢查兒童視力,如果發現視力異常,及時干預矯正。
2.聽力保健。注意防治中耳炎,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如果發現聽力障礙,應早診斷、早治療、盡早佩戴助聽器,充分發展殘余聽力,早期進行聽力言語和語言康復訓練。
3.牙齒保健。應每年進行口腔檢查1~2次,以便盡早發現齲齒,及時治療。指導兒童保護牙齒,培養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良好口腔衛生習慣。
6預防接種和疾病防治
加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水痘、百白破、脊髓灰質炎等免疫接種,注意傳染病管理、常見病防治等,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必須堅持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衛生習慣;堅持定時進食,不隨意吃零食和不暴飲暴食,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7預防意外傷害
學齡前期兒童喜歡活動,但機體發育尚未完善,動作不夠協調,又缺少生活實踐經驗,缺少對危險事物的認識,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要結合日常生活對學齡前期兒童進行安全教育。如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要在馬路上玩耍;不玩弄電器和電器開關,以防觸電;避免到河邊或池塘邊玩,以防溺水等。同時,做好室內和戶外活動的安全防護,如尖銳的器具、熱水瓶等安全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