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頻繁波動,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看似普通的“感冒”癥狀,其背后可能隱藏著更為復雜的病因。
家住沭城街道52歲的宋大媽(化名),在十天前無明顯誘因情況下出現了咽痛和發熱等癥狀,偶爾還會感到手抖和心慌。外院胸部CT檢查未發現顯著的炎癥改變,隨后她在家附近的診所按照上呼吸道感染接受了治療,但癥狀并未得到明顯緩解。為了尋求更專業的治療,宋大媽慕名來到我院就診。
入院后,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宋大媽甲狀腺II度增大,右側甲狀腺有壓痛,查血結果提示存在甲狀腺毒癥,炎癥指標血沉明顯升高,大于50mm/h,甲狀腺自身免疫性抗體均為陰性,而甲狀腺攝碘率明顯降低,24小時攝碘率才0.5%。結合上述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宋大媽被明確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
經過抗炎、緩解疼痛以及控制心室率等一系列針對性治療后,宋大媽的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發熱和咽痛癥狀完全消失。
尋尋覓覓
元兇竟然在“甲狀腺”
到底什么是“亞甲炎”呢?
讓我們一起了解并認識它吧!
什么是亞甲炎?
亞甲炎是多種原因所致的甲狀腺炎性疾病,根據病因不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類,其中廣義亞甲炎泛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藥物、理化因子等破壞甲狀腺濾泡所致的甲狀腺炎,狹義的亞甲炎只與病毒感染相關,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疼痛性疾病。
亞甲炎發生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驅癥狀,包括肌肉酸痛、疲倦、咽痛、發熱等,后出現典型的甲狀腺區域疼痛。疼痛可逐漸或急驟起病,因轉頸或吞咽等動作加重,常放射到同側耳、咽喉、下頜角、頦、頭枕部、胸背部等處,可伴聲音嘶啞或聲帶麻痹,吞咽困難。部分不典型或程度較輕患者可無甲狀腺疼痛,僅僅表現為耳鳴、耳痛、失音,或首先表現為孤立無痛硬性結節,即“寂靜”型,易誤診為其他類型甲狀腺疾病。另外,由于甲狀腺組織的破壞,往往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典型的病情演變包括甲狀腺毒癥期、甲狀腺功能“正常”期(過渡期)、甲狀腺功能減退期、恢復期。
如何診斷亞甲炎?
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診斷,符合以下4條即可診斷為亞甲炎。但不典型病例常易誤診,應該通過甲狀腺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FNAC)明確診斷。
? 甲狀腺增大、疼痛、觸痛、質地硬,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和體征。
? 血沉增快。發病早期血沉可大于50mm/h。注意即使血沉正常,也不能排除本病。
? 甲狀腺碘攝取率降低:24小時常小于10%,甚至小于2%。
? 一過性甲狀腺毒癥。
? 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陰性或低效價升高。
? FNAC或活組織檢查顯示多核巨細胞或肉芽腫改變。
如何區分亞甲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甲狀腺與咽喉位置相鄰,而且甲狀腺部位的疼痛可沿頸部向咽喉部放射,疼痛隨咀嚼及吞咽而加重。若不仔細檢查咽喉并做甲狀腺觸診,很容易將“甲狀腺疼痛”當成“咽喉疼痛”,而將“亞急性甲狀腺炎”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說來,“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盡管甲狀腺局部觸疼非常明顯,但咽喉部無急性充血及化膿,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一般不高,病程早期甲功化驗符合“甲亢”,而甲狀腺攝碘率卻是降低的,這些均有別于上呼吸道感染。
如何治療亞甲炎?
亞甲炎的病因尚未明確,但主要包括感染、遺傳、自身免疫三大方面。一旦發生可疑亞甲炎,就需要至內分泌科及時診治,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早期以減輕炎癥及緩解疼痛為主,輕癥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對于疼痛劇烈、體溫升高應用上述藥物無效者,可選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20—40mg/d,分次口服,給藥后數小時可明顯緩解局部疼痛及甲狀腺腫脹癥狀,當癥狀完全緩解并持續1-2周后,可逐漸減量,總療程6周以上。研究表明,過快減量、過早停藥可使病情反復。如停藥后復發,可重復治療。
? 亞甲炎有甲亢癥狀時(如焦慮、怕熱、手抖、心悸、體重減輕等)可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遵醫囑用藥,待甲狀腺功能恢復時可停藥。
? 有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可加用甲狀腺激素,如 L-T4 50-100μg/d,注意避免抑制TSH過低,直至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
得了亞甲炎需注意哪些事項?
? 清淡飲食,營養均衡,補充蛋白質,保證蛋白質攝入,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煙酒濃茶等食物。
? 保證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防亞甲炎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溫馨提醒:冬季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的高發季節。當出現發熱、嗓子疼,藥物治療總不見好時,要盡快到醫院查查“甲功”,排除“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